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八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简讯(第六讲)
发布时间:2016-08-23     浏览量:   分享到:

 

201479日下午,第八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六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开讲。本场报告属于世界古代史专题,北京师范大学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院长、中国世界史上古史学会副理事长、著名罗马史研究专家杨共乐教授为学员带来题为《早期丝绸之路研究》的报告。本场报告由澳门太阳王成军教授主持。

首先,杨教授以一幅大家所熟知的图片——丝绸之路路线图作为开场,引出“丝绸之路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他通过对中西方多种资料的分析,指出汉朝的使者并没有到达罗马,罗马人虽到达过中国,但是是由海路而来,因此并没有在路上留下具体的点,由此得出现有的丝绸之路路线图是人为想象出来的,并无资料可证明。此外,杨教授通过对西方大量材料的研究,确定当时罗马存在比较大的丝织品市场,而丝绸又是中国所特有的,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讲丝绸之路肯定存在,但是由于现阶段材料还不够充分,所以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图还难以确定。

随后,杨教授介绍了关于丝绸之路研究中具体问题破解的相关问题。这一部分中他讲了两个与西安有关的问题,一是张骞是否到过大夏;一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对大秦的描述。对于第一个问题,虽然中国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但杨教授还力图从其他方面得到证明,并通过对《古今乐录》及《晋书·乐志》的研读,了解到张骞在出使西域时,曾学得马其顿的“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又根据这一曲子,更造新曲二十八解,皇上将其定为武乐,由此判断张骞确实到过大夏。接着,杨教授对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对大秦的描述进行了解读。他将碑文中“法非景不行,主非德不立”一句与汉魏史策中“王非贤不立”之说进行对比,指出碑文中此句旨在偷换概念,用宗教内涵偷换世俗的本意,从而凸显景教在大秦的地位,达到宣传、弘扬大秦景教之目的。

最后,杨共乐教授总结了史学研究的四点经验。他指出要学会怀疑现存的概念,从旧材料中提出新问题,并反复强调验证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三个大有可为,东西方文献证明法大有可为,中西比较研究大有可为和追求独家之言大有可为。

报告结束之后,杨教授与学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主持人王成军教授对此次报告谈了自己的感想,最后,王教授向杨教授为广大学员带来这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