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研究馆员做客集贤讲堂

发布时间:2020-12-16点击量:

1214日晚,集贤讲堂第330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三楼敏行厅举行。应澳门太阳邀请,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庞雅妮研究馆员做了题为《阐释考古成果 讲好中国故事:“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的策划与实施》的专题报告。报告由澳门太阳杨瑾教授主持,文博专业36名师生参加。



庞雅妮研究馆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专业,现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专委会、文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展览策划及国际交流、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发表各类研究文章数十篇,主编《陕西文博宣教工作论丛》、《汉阳陵博物馆讲解导览实务》、《盛世文化的半壁江山: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书籍,参与了《西周史论文集》、《唐墓壁画鉴赏》等20余部图书的编撰工作。本次讲座中,庞雅妮副馆长以“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大型原创展览为例,从展览背景、展览筹备、展览内容、展览形式、配套成果、配套讲座等多方面深入讲述了博物馆展览从策划筹备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以及中华文明中“彩陶时代”的源流和内涵。



庞雅妮研究馆员指出,博物馆展览策划要立足于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宗旨,根基在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中华文明之源流。“彩陶·中华”大型原创展览从筹备到落地历时三年之久,陕西历史博物馆组成专业的策展团队,经过文献爬梳和实地考察,最终选择、组合、展出全国36家文博单位的245/组彩陶,包括半坡遗址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华县出土陶鹰鼎等文物,呈现5000年前中国不同区域间以彩陶为媒介开展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揭示彩陶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她还强调,博物馆的形式设计要努力创新、推陈出新。以“彩陶·中华”展览为例,在空间布局上,展览采用双层“回”字形结构形成条状长廊和方正的中心展区两种空间,不仅与内容结构相吻合,也与博物馆其它展厅在空间风格上形成明显区别;在展陈风格方面,展览借鉴了美术馆的“白盒子”代替传统历史类博物馆的“黑匣子”,以突出彩陶的色彩和图案,以实现现代简约之美的艺术效果。

    庞雅妮研究馆员还为大家介绍了与“彩陶·中华”展览相配套的文创、出版物、学术讲座、社教活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图录以展览器物为基础,但不限于展览的245/组,达到268/组,并辑录重点研究文章5篇,以满足读者对文物原始资料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检索查阅的需求;邀请来自全国36家文博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围绕彩陶学术研究、彩陶展策展开讨论;举办配套学术讲座20余场,围绕彩陶文化,讲述考古知识和“王国”故事;创作《陕博日历·彩陶中华》,完整勾勒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萌芽、发展、繁荣的完整演进脉络;录制“听小姐姐讲彩陶”系列音频课程12期,通俗易懂,拉近普罗大众与千年彩陶之间的距离。


杨瑾教授对庞雅妮研究馆员的分享做了总结,强调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工作相联系的重要性,展览策划的目标应与博物馆自身发展宗旨相结合、与当下时代的精神文化需要相联系。听讲学生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互动。


编辑:刘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