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集贤讲堂第332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三楼敏行厅举行。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杨军昌教授做了题为《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隋炀帝萧后冠为例》的专题报告。本次报告由澳门太阳曹玮教授主持,学院郭海文、徐涛等老师,以及文物与博物馆、考古学37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本次讲座中,杨军昌教授以对隋炀帝萧后冠修复为例,介绍如何进行对文物原始状况的认知与实际操作中的先进技术方法,以做到文物的修、复、保、护,以及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应具备的态度和理念。
杨军昌教授认为,文物的修、复、保、护都涉及不同的技术问题,所有技术问题的解决都积极与对文物原始状况的认知,包括文物的原始形状、资料、古代工艺、保存状况等、所处环境等。文物的修复保护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做到包括X光、显微观察、便携式荧光等无损的文物探查研究,防止使文物受到更大的破坏。文物保护应最好做到最大可能的可逆性修复,并且修旧如旧,最大可能的保留文物所传达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如果需要展示文物以前的状态,可通过研究制作展现其完美状态的复制品,并提倡将原件与复制品一同展出,给观众以对比的体验。隋炀帝萧后冠的修复保护历时两年半之久,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组建多学科的专业团队,制定了严谨的保护清理方案,按照“充分研究,谨慎清理,专家把关,循序推进”的工作思路,经过多方面实践论证,选择使用了利用沙袋填充、石膏加固、将墓室地砖一起套箱提取的办法,将隋炀帝萧后冠带回实验室;又通过延时照相系统、X光无损探查、显微观察、文献研究等对隋炀帝萧后冠的原始信息进行了充分的获取,同时吸收了与德国人合作的李倕冠修复的经验,并通过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议,听取多学科领域不同专家的意见,制定确定了一系列修复保护技术路线与预案,通过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最终将隋炀帝萧后冠修复保护成功。
曹玮教授对杨军昌教授此次的讲座做了点评,文物修复保护必须做到了解文物本身的状态,做好充分准备,力求保守谨慎,大家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应多多注意,并强调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修复保护的思想理念,指出,优秀的文物修复保护作品,有利于向大众更好的展现丰富绚烂的中华传统文明,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更深层次的文物研究,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有着积极作用。
听讲学生也就讲座内容提出问题,进行了互动与讨论。袁诗琴同学就在对隋炀帝萧后冠修复保护的过程中,是否考虑可以将这个修复保护的过程作为公众考古的内容向广大公众展示进行了提问。杨军昌教授认为,虽然本次项目的过程并未向公众展示,但这在日后完全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向公众展示,并且很有必要。张杰同学对将保护好的文物与仿制品放在一起展出上进行了提问, 杨教授对此作出了解答,将原文物与复制品放在一起展出,并附上修复保护过程的文字介绍,有利于观众通过对比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文物修复保护的过程与文物背后的含义,并激发观众的思考。张祎同学对隋炀帝萧后冠中的炸珠工艺的起源进行了提问,杨教授解答道这一工艺来源于西方,在希腊、土耳其等地出土了很多这种工艺的器物,并且在大概战国中晚期传入了中国,并在汉代发展至高峰。
本次讲座通过杨军昌教授的倾情讲解,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文物修复保护方法前沿指导,也让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文物修复保护的重点,促进了大家对文物修复保护思想理念的思考,拓宽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培养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日后在涉及相关方面的学习、工作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图: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