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艾冲教授科研团队所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发布时间:2022-05-23点击量:

近期,院艾冲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科研团队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推进过程中取得显著进展,分别在北朝长城的空间分布、隋朝长城西段终止地“榆谷”、隋朝“横堑”工程空间位置和迄今发现的古代长城遗址构建时代等专题领域取得重要的学术创新成果。

该科研团队针对古代长城研究领域的若干疑难专题展开攻关研究行动。北魏“畿上塞围”长城的空间位置探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展开,但由于史料欠缺,迄今形成数种不同的学术观点。该科研团队首先透过文献分析,复原北魏前期以国都平城为中心的京畿地区的空间范围;其次,确定“畿上”即京畿地区边缘的所在地理位置;再次,提出“塞围”长城分布于北魏前期京畿地区的东部、南部边缘地带的新观点。透过环环相扣的精细剖析与论证,精准地复原出“畿上塞围”长城的真实地理位置。同时,排除有关北魏“畿上塞围”长城的其他不正确的推断。该研究成果(论文)已于2022年02月09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在读博士翟飞为该论文的作者。

隋朝时期兴办过多次长城构筑工役,分别建成数段长城。但是,大业四年长城的西端终止地一直难于探明,主要原因是史料过于简略,所含信息量不多,成为研究难点之一。该科研团队透过隋唐两朝地方行政区划的微观分析、文献所述长城所处区间、“榆谷”地名蒙古语与汉语的转换和长城遗址现状的参照,得出大业四年长城西端终止地“榆谷”地望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部狼山南坡的蒙语“海拉孙呼热”之地。同时,排除诸如隋代“榆谷”即汉代“大小榆谷”(今青海省贵德县境)的错误说法。研究成果(论文)已于2022年3月28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版,保宏彪副研究员是该论文的作者。

隋代开皇十九年(599)构建的河曲地域“横堑”防御工程,由于研究难度较大,多年来学术界无人关注。但是,探明河曲地域“横堑”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深入研究隋朝北疆政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科研团队视之为难点问题之一,展开专题研究。透过古代文献记载的分析与综合、古代长城遗址所在位置的推断和新的长城遗迹的发现,初步复原出隋开皇十九年(599)河曲“横堑”南、北两线工程的空间分布。研究成果(论文)于2021年发表在学术期刊《西夏研究》第4期,艾冲教授为论文作者。

秦汉时期,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似乎表明匈奴无必要构建定居的城郭。然而《史记》与《汉书》相关传记亦载,匈奴控制下的今蒙古高原(汉代称“漠北”)存在茏城、头曼城、赵信城、颓当城、范夫人城等城池。此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学者在今蒙古国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发现秦汉时期城址达二十多处。透过对古代文献记载、晚近考古发现和匈奴单于庭形态的剖析可知,在汉代的蒙古高原,城池的出现与汉朝边民迁居漠北和汉文化的北传密切相关。部分城堡可能有匈奴人口居住,为匈奴贵族提供农产品等生活资料。而匈奴单于及其诸王部落仍以畜牧经济为主,兼营狩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1 年第 2 期,王兴锋副教授为该论文的作者。

20多年前发现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窑厂村的古长城遗址曾经被认为是北朝时期北齐王朝所构建,因此被定性为“北齐长城”遗址。该科研团队透过梳理古代文献资料,认定所谓“北齐长城”说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属于误判。肯定地指出,所谓“北齐长城”的证据不成立,三方唐人墓志所载“长城”是指唐代仍在沿用的延亘于幽州西部太行山脉的隋代长城。因此,所谓“北齐长城说”是虚假的判断。究其原因,无疑是史料理解的偏差。北京市通州区古长城遗址的真实构建时代是明代中期,即《明实录》所载嘉靖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557-1558)构建的“重关”长城。其主要作用是屏护明朝国都的东翼。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23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争鸣版,艾冲教授为论文的作者。

古代长城学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也是研究的重要环节。该科研团队对此也做出有益的探索。长城是中国古代多个王朝构筑的护卫特定地域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从军事防御视角观察,长城包括绵延一线的既高且宽而长的防御性城墙 (或壕堑),同时包括附属于其上或侧近的关隘、瞭望台、烽火台、战台、仓储设施、驻防城堡和军用交通线等军事设施。它们是古代某一王朝 (或割据政权) 构筑于其边疆地带的以防御为功能与目的的军事工程体系。长城历史地理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独特分支学科之一。具体而言,它属于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古代特定时段军事防御工程体系——长城及其附属防御设施, 也包括特定时段与物质形态的长城防御工程体系相关联的其他研究客体——长城地带驻防组织系统、长城地带防区划分体系、长城地带的驻防城群体 (城市城镇和其他重要聚落),以及长城地带的地质构造基础和自然地理条件。至于长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则是上述研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复杂过程与客观规律。对此展开学术研究或探索,必将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进程。在当前,长城历史地理学研究亟待推进的缘由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数方面,即古代长城的空间分布真相需要切实复原、 古代长城的当代文化价值需要深入发掘、古代长城的学术话语权力需要牢固掌控。这就是我们推进长城历史地理学研究必须密切抓紧的关键环节。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11月发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第28辑,艾冲教授为该论文的作者。

该科研团队认为:中国古代长城研究的根本在于复原特定时期其历史真相,而正确地判定古代长城遗址的真实构建时代及具体构筑年代,成为复原不同时期古代长城历史真相的基础工作。这是所有古代长城研究工作者在从事专题学术研究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的基础环节。

迄今,国家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课题规定的计划在研时间过半,研究工作的实际进度也相应过半。该科研团队坚信通过集体协作必将如期完成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