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部大讲堂⑥曹玮:商代晚期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特质与祭祀模式

发布时间:2023-07-20点击量:

7月17日下午3时2023年“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六讲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211报告厅举行。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曹玮教授作题为商代晚期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特质与祭祀模式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澳门太阳娱乐网站官网朱君孝教授主持。学院王成军教授、毕经纬教授、齐耐心等老师以及近百位学员参加本次讲座。


首先,曹玮教授讲述了先秦时期人们的信仰与形式,提出祭祀活动是古代国家的任务之一。曹玮教授阐述了商代晚期的祭祀对象与仪式、祀物品的种类和祭祀所用的青铜器、以殷墟为中心商文化的特质与模式、商文化的分布范围与格局变化等内容,总结了中原青铜器的特点和以殷墟墓葬随葬器用制度为标准的模式

其次,曹玮教授以三星堆、汉中盆地、洞庭湖为中心的周围地区为例,图文并茂,讲述其青铜器文化的特质与祭祀模式。

三星堆文化的特质与祭祀模式。曹玮教授从目前发表的两个祭祀坑材料进行分析,分中原常见青铜器(自造或仿造)和具有本地特点的青铜器两类进行介绍,提出戴面具的青铜人像不是受祭的对象而是祭祀之人、三星堆祭祀坑所代表的是坛场祭祀而不是庙堂祭祀等认识;并与同时代殷墟的祭祀器物对比,提出两者差别是明显的,反映出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祭祀思想体系上的差别。

汉中盆地青铜文化的特质与祭祀模式。曹玮教授提出其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角援戈、尖顶昜和空顶昜以及铜“镰形器”、铜璋形器等,表明器物的主人在礼制上与中原有着差别。曹玮教授认为这些独特的器物反映出汉中盆地商代晚期的祭祀模式有别于殷墟,应是乐舞祭祀,且这种祭祀模式延续到西周时期,对西周的祭祀乐舞有很大的影响。

湘资阮澧为中心的湖南及周边地区的特质与祭祀模式。曹玮教授谈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南及周边地区出土的大铙,并归纳了南方铜铙的特点,阐述了其与殷墟出土铜铙的差异,认为其反映的是同时期产生的不同祭祀模式:南方铜铙是祭祀山水祈求雨水,以获得丰年的保证;殷墟铜铙是作为随葬器物而埋入墓主人身边。

最后,曹玮教授总结了晚商时期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的特点,认为这些特质与模式的不同,反映出周边部族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祈求,祭祀方法亦不相同;所用器物不同,反映出社会生活习俗亦不相同。

讲座结束后,曹玮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互动。曹玮教授解答了关于多重证据法晋陕高原的祭祀模式“绝地天通”的思想观念玉文化与青铜文化两周之际铜器断代青铜器命名等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朱君孝教授在讲座总结中提出,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历史非常重要,但文字的出现远远晚于人类的出现,故需要考古方法与手段来介入历史研究。朱君孝教授谈到考古学对历史学的贡献有延伸了历史的轴线、大大地丰富了历史的内涵、考古实物与资料对历史的弥补、活化历史场景等,认为考古学与历史学都能够在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中国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回答很多大家的疑惑,希望各位学员能够从曹老师的讲座中体会和感悟如何展开历史研究,提升历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