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本届“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三场报告顺利举行。著名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崔丕教授作了题为《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的学术报告,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社科处处长马瑞映教授担纲主持。
崔丕教授利用丰富翔实的多国档案,在国内外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另起炉锤,讲授了此课题新近的研究成果。首先,崔丕教授介绍了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认识与特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日本政府密切关注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在分析判断之后,美日两国贬低中国核武器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意义,强调中国拥有核武器并没有改变世界核力量的格局,只是将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产生政治和心理影响。其次,他阐述了美国遏制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对策构想及其变化趋向。密切关注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的同时,美国政府决策者提出了多种对策构想。这些对策构想变化的两个趋向,基本趋向即美国逐渐确立了对日提供核保护的政策;另一个重要趋向即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既体现了美日两国战略利益的差异,又体现了美日两国战略利益的契合。第三,崔丕教授专门分析了美日在宇宙空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对美国和日本分别具有了不同的重要意义,深刻影响了冷战格局。
报告结束后,崔丕教授与学员进行了深入精彩的互动,进一步解释了相关问题。各位学员就六十年代中国国力是否足以支撑核武器的研究,美国如何反思其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对策,中国核武器的研究所付出的代价与实际效益孰轻孰重,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底线以及二战期间德国为什么没有研制出核武器等问题向崔丕教授提出疑问。崔丕教授结合相关史实,从研究方法、档案搜集、史料运用等多个角度条分缕析,详细回答了以上问题。崔丕教授高屋建瓴,为学员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精彩的学术示范课。
最后,马瑞映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总结了崔丕教授学术研究及本场报告的几大特色。崔丕教授的研究体现了一名历史学家的学术良心,本场报告即体现了他对中国命运一以贯之的关怀。他在研究中使用了大量的史料特别是档案材料,体现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崔丕教授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涉猎许多研究领域。他将具体问题置于历史大背景下考察,重视整体性的历史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