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公告

发布时间:2011-08-17点击量:

                                                              陕社科联[2011]19

             关于受理参评成果的通知

 

省社科联各会员单位、各设区市社科联(协)〔未成立社科联(协)的市委宣传部〕、各高等院校、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行政学院

经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我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于815全面启动(详见《陕西日报》814评奖公告)。贵单位为本次评奖工作的受理单位。

为了做好本次评奖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接到通知后,可在陕西社会科学网(http://skl.cnwest.com浏览有关材料,下载相关表格,或直接到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领取相关材料。

2、广泛宣传,争取使每一位具备申报条件的社科研究工作者及时了解评奖信息。

    3、严格按《实施细则》对申报参评材料进行初审。

    4认真做好申报成果的登记工作,于2011914前将《汇总表》(含电子版)、《申报表》(含电子版)、申报成果、有关证明材料及评审费报送到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

联系人:杜  牧  惠克明    电  话:029-85392336

  址:西安市小寨东路3号     编:710061

附:1、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2、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学科分类目录;

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学术报刊认定目录;

4、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报表;

5、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申报汇总表。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主题词:社会科学△  评奖  申报  通知

  报:省评奖委员会各成员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共印100


附件一: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

   

根据中共中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和《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条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评奖工作注重成果质量,特别是成果的科学性、原创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奖励的重点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规律的成果,研究我国特别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成果,对学科繁荣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成果。

第二条         评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  严密组织、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的原则;

3.  思想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4.  突出重点,兼顾各门学科的原则。

第二章  参评范围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成果可以申报参评:

20091120101231期间,在我省工作的社科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实际工作者等,完成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1.正式出版或者公开发表的哲学社会科学专著、编著、论文、工具书、学术译著(文)、志书、研究报告、古籍整理出版物、科普读物;

2.未公开发表的、但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部门采纳、推广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调研报告;

3.与省外作者合作,我省社科工作者任第一主编或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

4.系列丛书的单本专著、系列论文或论文集中的单篇论文;

5.其他按规定可以申报的成果。

第四条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成果,不能申报参评:

1.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

2.著作权有争议的;

3.电子出版物;

4.论文集、教材、文艺作品、新闻作品、年鉴、大事记;

5.属于交叉学科且已申报参评省科学技术奖的。

第三章 奖项设置

第五条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分为著作奖和论文奖,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六条 奖励总数210项。其中,著作类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5项,论文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80项。

达不到标准的奖项,可以空缺。

第四章 评选标准

第七条  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一等奖: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或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难度大,开创了一门新学科或填补了某项专业空白;理论上有创新,提出了有价值的新观点,学术价值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有重大影响。

二等奖:选题有重要意义(或是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对原有理论作了新的论证、补充、完善、拓展;提出了新观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省内有重要影响。

三等奖:选题有意义,在原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论证严密、富有新意的概括或阐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

第八条  应用研究成果:

一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得到省委、省政府或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采纳,在实践中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二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的对策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或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或得到省级有关单位的采纳,在实践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三等奖:选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地市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九条  科普读物

一等奖:成果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学术界评价高;社会反响好,对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作用。

二等奖:成果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学术界评价较高;读者评价较好。

三等奖:成果观点正确,通俗易懂,读者评价较好。

第十条  工具书

一等奖: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编排科学,体系完备,内容全面,文字、数据准确可靠,系统反映了最新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二等奖: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编排科学,体系完备,内容较全面,文字、数据准确,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得到省内学术界充分肯定。

三等奖:成果能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资料翔实、数据准确、编排科学、文字流畅、检索方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十一条 古籍整理成果

一等奖:成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孤本、善本考释科学,校点准确,起到正误补漏的作用,对促进学术研究有重大意义。

二等奖:成果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古籍文献考释、注释简洁明了,富有新意,对促进学术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三等奖:成果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古籍文献考释、注释简洁明了,富有新意,对促进学术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志书、学术译著(文)等成果的评选可参考以上标准。

第五章  申报、评选程序

第十二条  凡符合参评条件的成果,由作者向相关受理单位申报。

受理单位为:省社科联各会员单位、各设区市社科联(协)〔未成立社科联(协)的设区市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各高等院校、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行政学院。

第十三条  申报程序:

1、申报者填写《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一式三份,连同申报成果原件、复印件及有关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限内报受理单位〔论文和调研报告需原件一份,复印件三份;著作需三本;学术译著(文)需附原著(文);出版的外文专著需附中文摘要,发表的外文论文需附中文翻译〕。

2、交纳评审费:论文和调研报告每篇150元;著作每本300元〔三册以上(含三册)的多卷本,评审费为300元×册数×1/2〕。

3、各受理单位对申报成果进行初审,并填报《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加盖公章后,在规定时限内将参评成果、《申报表》、《汇总表》及有关材料、评审费报送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4、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对各受理单位报送的材料逐项进行复审,按学科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并向省评奖委员会报告成果申报情况。

第十四条  申报要求:

1.  一个作者只能在一个受理单位申报,不得多渠道申报;

2.  个人独立完成的成果限报1项,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成果可增报1项(须

由第一作者或前三名作者联合申报);

3.  多卷本专著,一般以最后一卷的出版时间为准统一申报;

4.  多人合作的成果,以前三名作者具名申报。

第十五条  评选程序

1.初评

初评委员会专家按学科分成11个评审组,各评审组按学科申报成果数量确定5-11名成员,分别设组长1名,副组长1-2名。

评审组成员对参评成果逐项审读,按《评分标准》逐项评分,填写《评分表》,评审组根据《评分表》填写《评分汇总表》,并计算出每项成果的平均分,将平均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根据所分配指标,评选出终评候选成果。

学科评审组成员的参评成果由终评委员会另行评审。

2.终评

终评委员会专家按大学科分组,对初评委员会各学科评审组成员的申报成果进行补初评。按照个人审阅,民主评议,集体表决的方法进行评审,同时对初评学科评审组排序进行审查、调整,确定终评候选成果的排序。

终评委员会专家对终评候选成果进行集中审阅,以投票的方式表决,评选出获奖成果。一、二等奖的得票数须超过到会评委人数三分之二以上方为有效,三等奖的得票数须超过到会评委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方为有效。

3.审定及公示

省评奖委员会对获奖成果进行审定后,向社会公示30天。

4.复议  公示期满后,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终评委员会相关专家对有异议的成果进行复议,并将复议结果报省评奖委员会审定。

第六章  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将审定后的评审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

第十七条  奖励标准:著作类奖金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6万元,论文类奖金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0.6万元,三等奖0.3万元。

第七章  评奖纪律

第十八条  申报参加评奖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由省评奖委员会取消其参加评奖资格。

第十九条  已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发现有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成果的,由省评奖委员会报请省政府撤销奖励,追回奖励证书和奖金。被撤销奖励的,由省评奖委员会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条  评委和省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评奖过程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省评奖委员会建议其所在单位依法给予处分;担任评委的,由省评奖委员会取消其评委资格。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评审结束后,获奖成果一律存档,不予退还;未获奖成果,在规定期限内,由受理单位集中领取。

第二十二条  现任党政机关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奖另行组织。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2011812


附件二: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学科分类目录

 

代码

学科类别

学科细目

1

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

2

哲学

哲学、宗教学、逻辑学

3

语言、文学

语言学、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艺术理论

4

历史、考古

历史学、考古学

5

理论经济

理论经济学

6

应用经济

应用经济学、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统计学等

7

法学

法学

8

教育、心理

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9

社会学

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

A

政治学

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公共管理

B

综合

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文献学、志书、档案学等

 

 

 

 


附件三: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

学术报刊认定目录

227种权威、核心期刊)

学科门类

刊 物 名 称

哲 学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

 

哲学动态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现代哲学     科学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哲学史研究

 

经济学

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  统计研究 

财政研究  金融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经济学动态    中国经济史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科学     中国经济史

保险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农业经济问题

商业经济研究   旅游学刊     经济评论

改革       企业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中国软科学    投资研究     中国劳动科学

经济管理     世界经济与政治  财贸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审计研究     经济学家

会计研究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法 学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政法论坛     中外法学     法律科学

比较法研究    环球法学评论   法商研究

现代法学     法学评论     法学家

知识产权     法制与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毛泽东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党的文献      党建研究     抗日战争研究

政治学

政治学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当代亚太     东欧中亚研究

拉丁美洲研究    西亚非洲     美国研究

日本学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管理学

管理世界   科学管理研究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栏)     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青年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类)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藏学

 

教育学

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   课程、教材、教法

中国高等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心理学

心理学报    心理科学

 

心理学动态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图书馆学

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情报资料工作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档案学研究

 

 

语言文学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     外国语

中国语文    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   明清小说研究  中国俄语教学

日语学习与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当代作家评论

古汉语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辞书研究    语言建设     方言

现代外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国文学研究

中国翻译    当代语言学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历史学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考古学报

世界历史    近代史研究

 

考古       文史      文物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史研究   敦煌研究

南亚研究     文献      

史学月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宗教学

世界宗教研究

 

宗教学研究    

中国宗教

 

新闻学

传播学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出版发行研究

新闻大学     中国记者    编辑学报

中国图书评论   中国电化教育  美术史论

电化教育研究   中国有线电视  现代广告

 

艺术学

体育学

文艺研究    体育科学

 

美术       美术观察    新美术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综 合

中国社会科学  求是          北京大学学报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中国典籍与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高校理论战线   北京社会科学  学术月刊

文史哲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大学教学   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学报(社科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人文杂志

理论导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科版)

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    理论前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北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吉林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    南开学报(社科版)

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    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公安大学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科研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中央党校学报

 

注:未列入本目录的刊物,若标注有“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可认定为同类期刊。


附件四: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申  报  表

 

()学科类别:1马克思主义  2哲学     3语言、文学  4历史、考古

5理论经济    6应用经济 7法学         8教育、心理

9社会学       A政治学   B综合

()成果类型:1基础理论研究  2应用研究  3科普读物   4工具书

             5古籍整理出版物      6志书、学术译著(文)等

()成果类别:1著作  2论文     3研究报告

()完成形式: 1独立     2合作  3集体

 

成果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 报 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8月11


填表说明:

 

1、本申报表第134页全部由申报人用word填写;

2、请申报人在“学科类别、成果类型、成果类别、完成形式”前的“()”中填写相应的字符;

3、学科类别请参照《学科分类目录》填写;

4、申报人:多人合作的成果最多填写前三位作者姓名(按原件顺序),集体成果填写课题组名称;

5、第4页由申报人在相应的□内填写√,即

6、“效应情况”,泛指该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建议等在学科建设、研究方法所产生的作用,或在实际部门工作中产生影响并已见成效的,需由该部门出具证明,若被党政部门采用需提供该文件原件;

7、一项成果被多次采用、转载、评价和获奖,请一并在补充说明中分别说明,并附证明材料复印件;

8、此表一式三份,电子版一份,由受理单位报评奖办公室。


作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作品字数

 

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和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内容简介:(可另附页)


出版情况(著作类):

5000册以上         30005000       3000册以下

出版社全称:

发表情况(论文类):

□权威、核心报刊      □公开报刊           □未公开报刊  

报刊全称:

报刊转载或评价情况:

□权威、核心报刊转载或有较高评价

转载或评价报刊名称:

效应情况:

□研究成果被党和国家在某项工作上应用、引用,在该学科领域有重大影响

□研究成果被省、部级单位在某项工作上应用、引用,在该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

□研究成果被市、县级部门在某项工作上应用、引用,在该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补充说明(要求附原件或复印件,否则无效)

获奖情况:

      获省上部委厅局、设区市、全国学会一等奖

      获省上部委厅局、设区市、全国学会二等奖或省级学会一等奖

      获省上部委厅局、设区市、全国学会三等奖或省级学会二等奖

授奖单位名称及授奖等级:


初评学科评审组意见(需对成果进行100-200字客观评价):

 

 

 

 

 

 

 

 

 

 

 

 

 

副组长签字: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终评学科评审组意见:

 

 

 

 

 

 

 

 

 

 

 

 

 

 副组长签字: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五:

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汇总表

受理单位(盖章):                   

序号

成果名称

学科类别

成果类型

成果类别

完成形式

出版单位或发表

刊物名称和时间

申报人姓名

申报人手机

 

 

 

 

 

 

 

 

 

 

 

 

 

 

 

 

 

 

 

 

 

 

 

 

 

 

 

 

 

 

 

 

 

 

 

 

 

 

 

 

 

 

 

 

 

 

 

 

 

 

 

 

 

 

 

 

 

 

 

 

 

 

 

 

 

 

 

 

 

 

 

 

 

 

 

 

 

 

 

 

 

注:1、此表由受理单位用word填写;

2、“学科类别、成果类型、成果类别、完成形式”按照《申报表》分别填入代码;

3、受理单位报送此表的同时需附电子版、《申报表》原件及电子版;

4、评奖办公室Emailpjb9@163.com